咏秋兰
静诺〔清代〕
长林众草入秋荒,独有幽姿逗晚香。
每向风前堪寄傲,几因霜后欲留芳。
名流赏鉴还堪佩,空谷知音品自扬。
一种孤怀千古在,湘江词赋奏清商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秋日里长林野草皆入荒芜,唯有那幽美姿态的花儿散发晚香。
每于风前挺立堪可寄托高傲情怀,几经霜打仍想留存一缕芬芳。
名流雅士赏鉴之余堪可佩于衣襟,空谷之中得遇知音更令品格传扬。
这一份孤寂的情怀千古长存,恰似湘江畔的词赋奏响清商之章。
注释
长林:指大片的树林,广阔的树林。
荒:荒芜。
幽姿:谓清幽秀美的姿态。
逗:此处有散发、溢出之意。
“每向”句:谓秋兰即使在风中亦傲骨挺然,不屈服。
“几因”句:谓兰于霜冻之后仍然散发芳香。
名流:指文人雅士,有名望的人。
简析
《咏秋兰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此诗首联对比鲜明,秋天万木凋零、百草荒芜,只有兰花保持着它幽雅的身姿,散发出淡淡的晚香;颔联进一步描述了它的独特性格;颈联转入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知音难求的感慨;尾联则将情感升华到更广阔的时空范畴。这首诗对兰草的清香傲骨、雅姿洁品作了进一步的阐扬,诗人对兰爱得真挚,内中寄托着他自己的情感和体验。
鉴赏
向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,是谓其品操高洁,风姿清雅,历来诗家吟诵者甚多。静诺此诗,一承前辈诗人旨趣,对兰草的清香傲骨,雅姿洁品作了进一步的阐扬。当然,诗言其志,内中自然寄托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。说诗人以兰自况,亦无不可。至少我们可以认为,诗人爱兰,爱得很深沉很真挚,犹如千余年前楚三闾大夫屈原那样。这便是诗人的心声。
满江红·代北燕南
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代北燕南,应不隔、月明千里。谁相念、胭脂山下,悲哉秋气。小立乍惊清露湿,孤眠最惜浓香腻。况夜鸟、啼绝四更头,边声起。
销不尽,悲歌意。匀不尽,相思泪。想故园今夜,玉阑谁倚。青海不来如意梦,红笺暂写违心字。道别来、浑是不关心,东堂桂。
摸鱼儿·送座主德清蔡先生
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问人生、头白京国,算来何事消得。不如罨画清溪上,蓑笠扁舟一只。人不识,且笑煮、鲈鱼趁著莼丝碧。无端酸鼻,向岐路消魂,征轮驿骑,断雁西风急。
英雄辈,事业东西南北。临风因甚泣。酬知有愿频挥手,零雨凄其此日。休太息,须信道、诸公衮衮皆虚掷。年来踪迹。有多少雄心,几翻恶梦,泪点霜华织。